• 老人右腿肿胀存隐患

    老人右腿肿胀存隐患

        家住市区的李大爷右腿突然出现肿胀、酸痛,起初他认为是劳累、拉伤等原因导致的,经过一番按摩、热敷后,症状非但不见好转,还开始影响生活。“疼的受不了,都不能走路了”李大爷说。后来,李大爷的孩子把他送到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市二院肿瘤介入科主任朱玉松对他进行了详细检查,确诊为右下肢深静脉栓塞。“该疾病存在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到肺动脉从而形成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死亡率大约占到30%,需要立即治疗。”在了解这病的严重性后,老人惊出一身冷汗,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朱主任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经颈静脉插管至血栓部位直接推注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方案。所幸治疗及时,3天后右下肢肿胀酸痛症状全部消失。目前李大爷已脱离危险。    朱主任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也是血管介入科的常见病,约占门诊就诊病人的10%到20%,腿部肿胀是最多见的症状。患者多为50岁以上者,主要是由于年龄高而出现血管老化、血液高凝状态,还有就是运动量普遍较年轻时期要少。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腿部肿胀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大多表现为单腿肿胀,且发生得较为突然。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致死率较高,多是由于患者认识不足,误以为是小事,忍几天就可以自动缓解了。实际上,这存有较大风险。      “长时间保持坐姿对下肢静脉伤害很大,因为坐着时,人的脚踝、膝部到大腿呈三个90度的弯曲,再加上久坐不动,腿部的肌肉收缩减少,下肢血流速度减慢,因而增加血栓发生的几率。”朱主任说,严重疾病而长期卧床的病人也同样存在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因素,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增加病人的活动量是非常重要的。在病人不能下床活动之前,病人家属应每日给病人做下肢的按摩,重点是按摩下肢的肌肉组织。按摩时,应从下而上的循序进行,每次重复按摩时都应从小腿远端开始,这样能加速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加速血液流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很有效的。能自主活动但不能下床的病人,尽量自己活动下肢,特别是用力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可以充分调动小腿肌肉泵或“第二心脏”的作用,能加速下肢静脉血的流动速度,可以收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朱主任提醒,每坐1小时,要适当走走,可以做一些腿部伸展运动,比如反复屈曲腿部关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别让身体处于缺水状态,但应避免喝咖啡或酒;另外,还要注意低糖、低脂、低盐饮食,不穿过紧的衣服等。
    发布时间:2016-01-08
  • 手足外科:不负患者的“手足之托”

    手足外科:不负患者的“手足之托”

      “两个月前,一个工人被送到医院,手掌从中间断裂,情况十分糟糕。从当天晚上11点开始手术,一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才完成,手成功接活。因为被机器压伤的比较严重,整个皮肤肌肉组织都被破坏,能成活十分不易。现在恢复情况不错,生活自理应该没有问题。”说到多年来做过的手术数量,手足外科主任朱建民早已记不清了,但是伤患被送到医院时痛苦的表情,却刻在了朱建民心里。他告诉记者,既然是做手足外科,就希望让每一位伤者的肢体都能得到重生,科室 的所有医生都会尽力,让伤者的人生没有缺憾。    据朱主任介绍,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抬头看电脑,低头玩手机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一些疾病应运而生。“弹响指”又称狭窄性腱鞘炎或扳机指,好发于拇、食、中三指,其余手指也有发生,少数患者也可多个手指同时发病,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手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疾患。得此病后,患者患指自主屈伸活动会受限,用力屈伸时手指疼痛,并出现弹跳动作,患指如扣扳机状,并伴有弹响。严重者发生肌腱嵌顿,患指被动固定于屈或伸指位置,因疼痛不能自行伸屈,需健康的手帮助方能伸直。此病一般多见于手工劳动者,如木匠、包装工、纺织工、财会人员、电脑操作员等。而如今,一些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也会出现此种情况。   为了预防狭窄性腱鞘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多作休息,如做一些伸展运动,以免肌腱过度劳损。休息时,可紧握住拳头不放,几秒之后才放松,可以做加强指力、屈曲手掌的运动,同时也可以增强腕力。每天回家后,可用热水浸泡患手,令血液加快循环。办公室人员应采用正确的工作姿势,尽量让双手平衡,让手腕能触及实物,不要悬空。在硬件配合方面,除了可买护腕以加强手腕的保护外,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键盘前加一块护腕垫,增加手腕及拇指的承托力。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突发状况,朱主任提醒市民,应该学习一些突发意外的应急措施。如果意外受伤,受伤肢体还与身体连接,应找干净毛巾加压包住受伤部位。如果手部受伤,不要试图通过勒紧胳膊止血,这样只能止住静脉却无法止住动脉,血液无法回流,只能使失血情况更加严重。如果受伤肢体与身体已经分离一定不要将断肢浸在盐水里,应将其放在干冷环境中,并及时赶往医院救治。
    发布时间:2016-01-08
  • 骨二科:不断创新让骨病患者站起来

    骨二科:不断创新让骨病患者站起来

     一名在交通事故中严重受伤的男子被送到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暨济宁市骨科医院骨二科进行紧急救治,到达手术室时这名男子已经出现失血性休克,头、胸、右下肢等处多发外伤,其中右足踝部严重毁损伤,按常规处理患者应立即进行截肢手术,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不过患者家属坚持要求医生进行“保肢”治疗,在四个小时的抢救中,骨二科医生对这名男子大胆地采取了“保肢”手术,术后这名男子的右脚比较顺利地恢复,保住一只脚,这让病人及家属长舒一口气,一再向医生表示感谢。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二科,已经有数不清的伤者在医生的妙手抢救下,挽回了生命,保住自己差点失去的四肢,骨二科的医生也赢得了病人和家属的一片赞誉。 记者了解到,针对病人骨伤面感染、坏死的问题,2012年骨二科主任孙步伟研制出一种中药制剂,获得国家专利。为什么会想到研制这样一种药剂呢?孙主任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他发现一些骨折病人容易出现骨伤面感染或者坏死的情况,这让病人很是困扰,也是一个医学难题,于是孙主任在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患处更好地消炎、愈合等问题上进行了仔细地思考和研究。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孙主任终于成功研制出一种中药制剂,通过病人内服外用,对于治疗骨伤面感染坏死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患处的恢复。 为了更好促进病人康复,骨二科医护人员除了严格要求自己,还注意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与麻醉科加强协作,对病人术后疼痛控制形成了合理的序贯治疗方案,为创建无痛医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康复科密切合作,骨科专业的高级康复师每日参与查房,在开始骨折治疗的同时形成一套完整的康复计划,让病人术后第一天即是康复的开始,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治病救人的过程中,骨二科已经成长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经手治愈了数不清的病人,也赢得了病人和家属的一片赞叹。他们不但业务精湛,而且是人性化服务的先进科室,10余年来连续被评为院优秀科室,2009年和2010年被任城区命名为“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近年来,骨二科在专业研究上也是硕果累累,在国家级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发表专著五部,完成市级科研项目四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
    发布时间:2016-01-08
  • 骨关节科典型病例——股骨头坏死

    骨关节科典型病例——股骨头坏死

             患者中年男性,49岁,因“左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年余”前来我院骨关节科门诊,经专科查体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左侧股骨头坏死”收住入院。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应理化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2周拆线出院。
    发布时间:2013-07-29
  • 综合治疗精心护理  百岁老人转危为安

    综合治疗精心护理 百岁老人转危为安

      “我妈妈当时肚子硬的像块砖头,疼得她又哭又闹。看着她受罪,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真的不敢相信,现在妈妈已能正常吃饭,精神也好多了。” 闫张氏老人的女儿对记者说。昨日,记者从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获悉,6月17日,家住市中区的百岁老人闫张氏因肠梗阻住进了医院,当时老人病情危急,已经奄奄一息,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7月6日,这位老寿星高兴地康复出院了。   据了解,6月17日下午,百岁老人闫张氏突然感到腹部疼痛难忍,并伴有腹胀、恶心等症状。其家人见状,立即将其送到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经医生诊断,老人得了肠梗阻。由于当时老人腹部绞痛持续过长,体力已严重透支,病情十分危急,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紧急处理,终于使老人转危为安。“当时老人病情很重,情况很紧急,我们姊妹几个非常着急,毕竟老人年龄大了,担心医院不接收。没想到来到市二院,经过大夫的紧急抢救,老人的病情好转了。”闫张氏的女儿感动的说。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闫张氏的迅速康复,与普外科护士的精心护理分不开的。护理人员全力配合医生落实治疗方案,从扎针输液服药、量体温测血压,到翻身擦洗喂饭,大小便伺候,体贴周到,使老人感觉到像在家里一般温暖。“老人在这里得到了非常体贴细致的照顾,护士们每天帮助老人翻身、运动,还给老人梳头、剪指甲,我们当儿女做不到的地方,人家护士都能做到。服务太好了,太谢谢她们了。”一提到护理,闫张氏的女儿动情的说。“闫张氏被送来那天,身上还生了一个很大的褥疮。由于老人病情特别严重,我们为她单独安排了一个病房,进行专门照看。看着她一天天好转,我们也都非常高兴。出院的时候,闫张氏身上的褥疮已基本上消失了。” 普外科护士长李爱香说。   “我治疗的高龄病人不少。但超过百岁的还不算多。闫张氏老人是因缺乏运动而引起的肠梗阻。由于她年龄过大,治疗起来有很大风险。”据普外科主任李勇介绍,有些老年患者,平时不爱运动,老是呆在床上就容易引起肠梗阻,这应该引起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注意。 (通讯员 朱国涛)
    发布时间:2013-07-24
  • 我院近日为一双股骨头坏死病人成功实施双侧同时置换。

    我院近日为一双股骨头坏死病人成功实施双侧同时置换。

    男性患者,59岁,10余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髋部疼痛不适,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经多方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病情逐渐加重,双髋部活动越来越受限,病人痛苦不堪,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和生...
    发布时间:2013-07-16